中国航信:改革不停步 发展高质量
发布时间:2018-01-25 作者:经济参考报 来源:党委办公室 字体大小:  A+      A-

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当中唯一从事信息服务的中央企业,中国航信的每次变动都在牵引着市场的神经。1月4日,中国航信企业名称正式由“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中国航信集团董事长 崔志雄

 

中国航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会乘着改制和更名的契机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朝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服务领域的国家队、国际一流信息服务企业”的使命愿景快速迈进。

深耕民航信息化四十年

记者:中国航信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公司未来将有何担当?

崔志雄:多年来,中国航信一直肩负着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历史使命。经过近40年在民航领域的深耕,中国航信已将民航业建设成为起步最早、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一是为推动民航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信一开始就大胆采用一步到位的数据集中处理的大型主机建设方案,并建立起了订座、离港、分销、结算清算等为一体的民航商务信息系统和网络,走完了欧美GDS一般需要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民航业信息化是起步最早、领先时间最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典范。中国航信始终坚持通过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来降低全行业成本,促进市场整体繁荣。据初步估算,40年间中国航信共为行业节省了超过百亿美元。

二是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信所运营的民航信息系统处于民航运输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覆盖了国内除春秋航空以外的所有航空公司,以及全部的国内机场,是保障旅客出行、行业秩序、运输安全的基石,系统中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出行信息、航班运行轨迹、机场运营状况及民航资金结算等数据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三是承担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航信一直以多种方式践行着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奥运前,中国航信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对系统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了奥运期间民航旅客服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按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民航局要求,中国航信短时间内开发出了机场出入境旅客信息系统,帮助查找和定位易感人群,为战胜SARS做出了贡献。几十年来,还承担了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许多安全保障的重大任务。

目前,中国航信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向国内外航空公司、机场、销售代理、旅行社、酒店及民航国际组织,提供航空旅游电子分销(GDS)、机场旅客处理、航空货运信息处理、互联网旅游平台、代理结算清算(BSP)等服务。下一步,中国航信还将积极参与多个行业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营,并为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航信集团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300多个国内城市、100多个国际城市,服务的客户包括近40家国内航空公司、20多家外国及地区性航空公司、200多个国内机场、100多个海外机场以及8000多家机票销售代理,跻身全球GDS前三强,拥有世界最大的BSP数据处理中心,成为全球唯一在发展中国家独立运营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大型民航商务信息系统网络,并通过互联网进入社会公众服务领域。

中国航信的使命愿景与发展目标

记者:中国航信的发展愿景、未来目标是什么?

崔志雄:中国航信未来一段时期的使命愿景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服务领域的国家队、国际一流信息服务企业。

一是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航信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在民航信息化建设上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把业务延伸至其他行业,在行业级信息化建设上成为市场主要力量;二是成为信息服务领域的国家队。这一方面明确了公司要成为信息服务领域中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企业,另一方面还明确了公司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向优势产业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发展;三是成为国际一流信息服务企业。这表明了中国航信要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要用国际化的眼光来认识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用国际一流的要求来提升我们的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能力,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中国航信提出了做强做优民航信息服务业,创新“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单一行业平台运营向跨行业大平台运营转变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力争完成战略布局和业务布局、创新体系布局,巩固主营业务,新业务占比要达到20%,国际化经营收入占比达到10%。

传统主业与新业务的有机结合

记者:中国航信如何做好传统主业,在新业务方面如何取向和发力?

崔志雄:在未来,要做好传统主业,一是巩固提升产品和技术,满足航空公司数字化转型需要。二是大力发展机场产品线建设,加快国内机场智慧化进程。三是整合发展分销业务,协助渠道实现转型升级。

要拓展好新业务,就是要遵循既定的战略路径——“构建大平台,汇聚大数据,开展大服务”。其中搭建大平台是基础,汇聚大数据是手段,开展大服务是目的。

一是构建大平台。在公司治理的顶层设计上,中国航信将以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推进公有制经济之间股权多元化改革,并适时参与股份公司战略新兴业务的资本运作,主导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构建平台型集团;二是汇聚大数据。依托航信构建的大平台实施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推动内外部数据资源高效采集和有效整合,对内要充分整合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使用价值,对外要整合各个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加强对各行业数据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化利用;三是开展大服务。要借助搭建的大平台和汇聚的大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拓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家、行业、消费者提供大服务。

企业转型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

记者:请结合“航旅纵横”项目与“核高基”课题,诠释公司如何探索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崔志雄:尽管“航旅纵横”与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核高基”课题只是中国航信诸多业务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两者对于中国航信未来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航旅纵横”是中国航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产品,是中国航信历史上第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作为央企践行“双创”和“互联网+”的典型代表,“航旅纵横”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积极将央企良好的资源优势与灵活的互联网发展方式相结合,积极创新了央企新兴业务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民航信息服务水平,大力提升了央企的社会形象,更对央企探索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航信承担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核高基”课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中国航信以“核高基”课题为纽带,积极融入国家科研体系,勇挑国产基础软件的“磨刀石”责任。本课题作为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应用示范课题,帮助国产基础软件厂商优化完善110多项技术,第一次将国家支持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中国航信TODE中间件应用到民航核心的客票交易系统,并已在中国国航等13家航空公司成功应用,日均处理票量100万张。为国家充分打磨了国产基础软件,并验证了国产基础软件可以用于国家重要的核心交易系统;其二,依托国家自主可控力量,维护了民航核心信息平台升级改造进程中的安全。中国航信通过承担“核高基”课题,摸索出了民航重要核心信息系统自主建设的技术路径,提出了民航重要信息系统国产化改造的方案,培养了民航业国产化装备的人才,增强了民航装备国产化的能力。同时推动民航领域应用国产基础软件已达300余套。

包括“航旅纵横”与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核高基”课题在内,中国航信正在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在体制方面,我们将大力推进中国航信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工作,在保持国有控制权的基础上,吸引有行业资源和有资金的投资主体参与,以引资本促转制、以转机制促发展。对于处于竞争行业的下属公司,如“航旅纵横”等,将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在机制方面,我们会坚定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薪酬体系,调整内部分配机制,形成以业绩贡献导向,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创新高精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在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司“白骨精”阶层的培训、培育、培养。不断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研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分红权、上市公司股票增值权等相关激励问题。

通过国际化支持中长期战略目标

记者:中国航信如何实现“走出去”目标?请问在这方面的思路、案例和规划。

崔志雄:中国航信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大力贯彻落实“走出去”国家战略。中国航信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化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支柱手段。只有“做强、做优、做大、走出去”才能使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才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突破环境制约,弥补航信现有的短板与不足;只有通过国际化经营才能支持和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以战略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工作。在境外投资方面,通过资本运作,在海外完成了对GuestLogix公司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总部位于爱尔兰的旅游科技公司OpenJaw全部股份的交割,这也是中国航信37年企业发展史上的首次海外并购,此后公司针对OpenJaw公司出台了专门的管理意见。在海外商务拓展方面,公司新增3家海外PSS系统客户,完成了78个海外航站离港系统投产,并着手在非洲、东欧等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海外业务布局,增速国际化进程。

从未来规划来看,未来我们十年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海外业务拓展,提高国际经营水平,打造国际品牌,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 

热点排行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网上调查  |  常见问题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6014661号-16